随着我国加入WTO,国内外市场相互融合,钛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。我国钛资源丰富、加工能力较强、成本低、产品质量好,所以我国钛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。尽管目前出口量还不太大,但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,在标准体系上尽快与国际接轨,消除壁垒,为产品出口打开通道,铺平道路,我国的钛材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指日可待。 开拓市场,扩大应用领域,增大市场份额,标准是基础。尽管我国钛工业从起步到发展、壮大,已发展了近四十年,标准从建立、发展已经历了近三十年,但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,我国的钛标准体系尚不健全,而且在有些方面与国外先进标准不协调,影响了我国钛工业的快速发展。 我国钛材工业标准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,是以前苏联模式建立的冶标体系,在80年代初,随着钛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民用推广的需要,在原冶标的基础上向国际(西方)标准过渡,形成了国标体系,包括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两个系统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为了便于材料替换、钛材出口、技术交流,我们在85 年代初期对部分国标进行了修订。但限于我国钛工业发展的现状,纳入国标的钛合金牌号数量有限,同时在90年代主要侧重于国标的修订,新标准的制定很少,特别是基础标准还不健全。迄今,我国钛类国家标准有25项(其中GB/T6612和GB/T6613已停止使用),国家军用标准有20项。 国际上,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(ISO)尚无钛分标委,钛类标准除4个TC150分标委制定的外科植入物用钛材标准之外,无其他相应的钛类标准。各国之间贸易中应用的标准主要是美国、日本、俄罗斯和德国的标准。 美国的标准体系,含有钛类标准的主要体系有:ASTM,AMS,MIL,ASME,AWS等。其中钛类标准较全面的主要是ASTM,AMS,ASME,AWS等体系。ASTM包括的钛类标准有22个,其中外科植入物用标准有9项;而AMS钛类标准约有89个,包括大量的新合金,美国新开发钛合金全是通过AMS标准化的。日本标准体系于2001年对钛类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修订,对原标准体系的钛加工材部分按世界广泛采用的ASTM标准体系进行了整合,并对化学成分进行了调整,还将自主开发的12种钛合金追加到了新的JIS标准中。俄罗斯和德国标准近年来变化不大,很少见到新修订的版本。 尽管我国钛系列标准已初步形成了体系,但与国外先进国家标准体系相比,还有许多不足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 1、标准体系尚不健全,还存在缺项 (1)产品标准方面,钛及钛合金挤压管材、钛及钛合金带筋管、钛及钛合金网板、钛及钛合金型材、钛及钛合金连接件、钛粉等标准还未制定; (2)检验方法方面,钛合金相变点的测定方法、钛合金表面污染层的测定方法、钛及钛合金棒材的涡流探伤方法、6-13mm厚度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超声波探伤
上一个:钛合金在燃气涡轮发动机上的应用
下一个:钛合金及3D打印在汽车行业的运用